top of page
  • by InspireHK

#010 人際提問:已經覺醒的人應如何分辨?


問:有沒有可用的方法尋找已“覺醒”的朋友?還是只是做好自己,就越大機會接觸更多已“覺醒”的朋友?

答:在日常生活中,本人對於覺醒可以分為兩類:「真覺醒」與「假覺醒」。怎樣去定義「真與假」? 因為我是由各類經歷中爬上來,所以觀人於微特別實際(不是向錢看),看的都是對方談吐、日常表現、實際行動、思維力量、社交圈子等等。通常「真覺醒」的人我會留意有沒有具備以下元素(暫時10項作參考):

  1. 主見 – 特別有自己的看法與見解

  2. 野心 – 因為開始看到自己的需要,會朝向目標做事,爭取自己需要的

  3. 成熟 – 不再幼稚像「小朋友」的行為,開始像個「大人」

  4. 有目標 – 有明確方向做自己追求的事物,特別有幹勁

  5. 不輕易受閒言閒語影響 – 意志很堅定,會判斷和分析事實真偽

  6. 反省 – 會反思自己的行為與問題,甚至苦口婆心地勸導別人

  7. 具體行動 – 勇敢改變或嘗試 (留下足跡)

  8. 脫離自我中心 – 行動或計劃時會多考慮對方情況及感受

  9. 實際成果 – 過去有紀錄或證明,朝著目標方向向前邁進(不分成與敗)

  10. 好奇心特別強 – 甦醒了的人不會再只留意日常所接觸到的,會更主動做自己想做的事

以上十項對我來說都是很有價值的元素,因為標誌著一個人成長階段的潛力。「成長經歷或背景」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元素之一,從中你可以了解到一個人怎樣轉變,而且能夠比較那些人生路上一帆風順的人有甚麼分別。不過,相信也不會在那些還活在自己世界裡,懼怕面對現實、壓力、困境等的人身上看到以上多項的元素吧? 「覺醒」了的朋友,沒有年齡之分,有人很早10多歲便醒覺,有些人到50歲依然我行我素死性不改,結果引發很多家庭或社交生活問題。

要找這些人除了參加不同的活動外,還要花點時間主動一點跟別人溝通聊聊天,如果夾的或感覺對了的人可是會無所不談一拍即合的,不要奢求跟每一位已「覺醒」的人能深交,畢竟要遇上對的人可不容易的。最有效明顯的是,如果對方願意分享更多,以及願意給雙方花時間再多溝通的話,這種人不論年齡都值得多維繫關係,正所謂「千里馬終需一位伯樂」,沒有伯樂這匹神馬亦只能盲目地亂跑。有些人「覺醒」了很有自己的一套,性格愛恨分明,合適就保持良好關係,不合適就不用強求。

做好自己可算是對了一半,另一半是你必須要不斷改善自己,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斷去改進,除了在硬知識上裝備自己外,還要在軟技巧方面下功夫,正所謂「練好武功等運到」。當你的性格、能力、實力等有明顯不同的時候,自然在溝通或表現的過程當中發光發亮,縱使未被肯定或認識,也不用灰心,只要你堅信自己的決定做下去,這份堅持也會讓你有一天覺得無悔的(前題是你的價值觀和判斷力沒有問題)。多去接觸那些願意冒險、承擔、創新等與別不同的人,因為他們的不同才會有機會看到他們的影子,甚至因為這些他們腳下的影子,你也會看到自己潛在的影子。看書只是一個參考,要覺醒是要靠自己的雙手雙腳和感官走出來的,不可能突如其來的覺醒,除非「死人塌樓」,否則不可能一個人覺醒是一天半天就做到,一個人也不會今天富有明天窮,後天又富起來然後再倒楣下來,突然而來的也未必有能力承受,所以腳踏實地也需要經歷回來的,這才是人生寶貴的地方與價值。

對於「假覺醒」的人,往往說多於能看到結果,口裡說已經覺醒,卻看不到有甚麼大的轉變。這種人自我安慰方面的能力特別強,但畢竟事實是勝於雄辯,時間能證明到所謂覺醒又是甚麼一回事。當你接觸的人和種類越多,你慢慢便會分辨出來。一個人的潛能也是靠一份觸覺去感受,有時候未打磨的原石,永遠不知道打磨後究竟是怎樣。有些人寧願一生不相信自己是奇石,只相信自己是一顆原石或沒用的石頭,這樣的人想要改變他們也很難,從心而發的改變威力才是最大的。

順其自然,不用強求太多,對得起自己盡了力就好了。

以上建議及意見實屬本人的見解

李子楓

勵志教育青年基金(InspireHK) 創辦人及主席

​(圖片來源:互聯網)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